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徑, 6月25日,值此中國共產黨建黨104周年到來之際,保定理工學院攜手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聯合開展“模范根據地——晉察冀音樂黨史課” ,通過館校合作,借藝術魅力傳承紅色血脈、唱響時代旋律。活動現場,300余名師生黨員共聚一堂,于音符與歷史的交融中,開啟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沉浸式紅色文化研學之旅。
(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授課同志正在進行精彩講授)
音樂黨史課以“晉察冀模范根據地”作為精神指引坐標,以百年黨史作為時間脈絡,以發生在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所在地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的重點事件為中心,精心串聯起“英雄土地”“人民的戰爭”“勝利之路”“信仰傳承”“再創輝煌”這五大主題篇章。在40 分鐘的沉浸式課堂體驗里,借助豐富的歷史影像資料、經典音樂作品以及真實的訪談素材進行展示,并與講解員現場生動的講述相互交織,形成多維度的互動交流。講解員通過視聽融合、聲情并茂的獨特方式,全方位、立體化地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帶領晉察冀邊區軍民英勇奮戰、浴血拼搏的壯麗征程。
(現場觀眾認真聆聽音樂黨課)
現場聽課黨員表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主要力量,自己生活在保定這片熱土上,有責任有義務了解這段歷史,傳承紅色基因。特別是這種音樂黨史課形式新穎,紅色歌曲聲聲入心,講解員情緒飽滿,聲音激情澎湃,十分有代入感,仿佛跨越歷史時空親眼見證了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將化初心為動力,努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近年來,保定理工學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牢記“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依托保定市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政教育與紅色資源深度融合。學校全面啟動了“晉察冀革命精神進校園”實施方案,使廣大學生多角度立體化認識我們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根據地建設。開展了“行走的思政課”品牌建設,把思政課堂開設在留法勤工儉學紀念館、冉莊地道戰紀念館現場,讓學生實地接受深刻地愛黨愛國教育。此次與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攜手,通過音樂黨史課的方式,變“照本宣科”為“身臨其境”,變“你聽我講”為“聚聲行動”,變“理論灌輸”為“藝術感染”,變“信息羅列”為“情感共鳴”,變“傳統講解”為“沉浸演繹”,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形式更加新穎獨特,為開展高校黨史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保定理工學院將進一步深入加強與晉察冀邊區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的深度合作,積極探索為廣大教師學生和黨員干部喜聞樂見的方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經受嚴格的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